阿里在电商这一块本质上就是一个广告商加网络地产商,收入来自商家购买流量的费用(通过直通车、超推、钻展等),还有天猫销售提成加管理年费。作为广告商,如何让商家肯掏钱买广告位置?我发现阿里一直在干一件事,就是怎么降低成交转化率怎么来。这也好理解,如果商家东西太好卖了,他当然不会花钱在直通车上买流量,用自然流量就能成交。而阿里要做的就是降低你的转化率,让你的东西不太好卖,你才不得不掏钱买流量买广告位。
阿里如何降低商家的转化率呢?
一、差评置顶。这招非常管用,一条图文并茂的负面评价会严重拉低商品转化率。
二、评价只显示半年的。把商家多年苦心经营的口碑评价隐藏起来,无法促进商品转化。
三、销量显示的是当月销量。商家之前的“丰功伟绩”一笔勾销,商品以前卖的再好也没用,这个月销量不好,买家只能看到当月销量。
四、提升同类商品可替代性。就是加强商品竞争激烈程度,让你的商品很容易被买家忽略而去购买同行商品,即便买家是点了你的直通车或者超级推荐进入的。
其实拼多多正是看到了阿里的“软肋”。你发现了吗?在拼多多上购买商品,点击确认收货以后会强制弹出评价页面,刺激你去主动评价,刺激你拍照片或视频上传。
另外拼多多显示的是商品累计销量。
所以同样的商品,买家会发现拼多多不仅销量远远大过淘宝,评价也远远大过淘宝。拼多多一直在做促进商品转化的事情,和淘宝是反着来的。
当然拼多多问题也不少,对买家的过度偏袒严重挫伤卖家积极性,甚至有点劣币驱逐良币的势头,大量的退货不退款,白piao买家的出现逼退了很多忍无可忍的商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