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还不是最厉害的,他竟然能从加工花椒的废蒸汽中发现商机,一年额外多赚300多万元。
人人都觉得杨华忠是个传奇人物,可他对于花椒来说,还是个半路出家的和尚。
在19岁时,杨华忠自己一边看书,一边自学成了裁缝。村里人做衣服都来找他,大家都夸他做的衣服穿着舒服,而且样式也不错。
可杨华忠不仅不高兴,还每天心事重重的样子,有些邻居看见后好心询问,却没有得到肯定的回答。
村里人都不知道这个乐观热心的男孩,到底怎么了。
很多时候,人们的悲喜并不相通。
原来,杨华忠是不甘心一辈子只给别人做衣服。他想看看外面的世界。
“虽然大家很喜欢我做的衣服,我也挺喜欢做的,但是我总不能一辈子在村里给别人做衣服吧?”
1986年,杨华忠终于彻底放下了裁缝的手艺,来到一家企业打工,从最底层的公司职员做起,一干就是10多年,直到当上了这家公司的总经理。
2006年10月的一天,他的表弟周孝文突然找到他,说自己发现了一个新商机。
保鲜花椒就是把新鲜的青花椒进行技术保鲜。能最大程度地保留青花椒的味道和颜色。
保鲜花椒不仅在当地市场上很少见,而且价格还很高。一般花椒才几块钱,而保鲜花椒最贵的能达到30元一斤。
杨华忠听完表弟的讲述后,瞬间来了精神!
杨华忠的家乡,有种植青花椒的传统。青花椒耐贫瘠,当地沟岭纵横,其他作物生长不好,反而只有青花椒长得异常茂盛。当地种植青花椒的农户,有20万户之多。
杨华忠在想,如果自己能研发出保鲜花椒,那可谓是一个非常好的商机。
它不论是新鲜还是晒干之后,都是绿色的。青花椒,在川渝地区的菜肴里,可谓是灵魂般的存在,它的地位无可替代。清香,酥麻是它最大的特点。
而且青花椒的果实还有一个特点,就是采摘下来,会很快变成黑乎乎的颜色,品质和品相都会大打折扣。
因此为了保存更久,种植户都会将采收回来的青花椒,尽快摊开在院子里晒干。
杨华忠和表弟觉得可以一试。
他们一起合伙出资,购进了相关设备,又从农户手中收了一部分青花椒,开始做试验。
把新鲜的青花椒去除杂质,清洗后再进行高温蒸汽杀青,最后进行真空包装,再送到冷库里,在零下48度下进行速冻。
可让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,这保鲜花椒,顾客拿到手里却是坏的。收到的反馈不是真空包装胀袋,就是花椒已经变黑,根本无法食用。
听到这样的话,杨华忠惊的是一身冷汗,明明是自己和表弟亲自监工完成的,怎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?
突然,他想到了一个可能,然后就往农户的果园里快步走去。他看着农户们采摘的青花椒,一看就是半天。
农户不经意间的一个动作,让杨华忠恍然大悟。
虽然这些拿回去,杨华忠在清洗前也会进行挑选,但根本就没人注意到那些很细小的尖刺,而正是这些刺,把袋子刺破了,才导致真空包装的保鲜花椒变得不保鲜。
自从改变了收购要求,就再也没有出现保鲜花椒变质的情况。但是,花椒的颜色和香味,却还是不能让人特别满意。
为了使花椒的颜色和香味儿达到更高层次,杨华忠开始与时间赛跑。
在农户采摘下来时,他就派人赶紧拉回工厂进行加工。要求必须在24小时之内,保鲜花椒全部加工完成。
这让很多喜欢新鲜花椒的客户眼前一亮,杨华忠把产品顺利地卖到了广州,深圳等地。
而到了2016年,杨华忠又一次发现了商机,让人想不到的是,这次他竟然在没有用的蒸汽中发现了不同寻常的东西。
杨华忠天天身处在浓浓的蒸汽中,他就总感觉不对劲。他发现,每次从厂房出来以后,身上总是油乎乎的。
他叫来自己的表弟,说明这一情况,谁知,表弟也是大感惊讶,因为自己也发现了这一现象,但并没有多想。
两个人一合计,说不定这蒸汽中另有蹊跷,于是,他们将蒸汽收集起来,冷却成液体。想找专业的人帮忙一探究竟。
杨华忠拿着液体,来到西南大学,找到了专家。
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,天天排出大量的蒸汽中,竟然含有很高的油脂。专家告诉他,这液体可以提炼出花椒芳香油。
杨华忠立刻跑到市场上考察,发现几乎没有企业在生产花椒芳香油。而且,也没有人知道该往哪里卖。
杨华忠先提取了50斤花椒芳香油,他发现,这芳香油和青花椒不同,它只有清香味,并没有麻味儿。
这50斤的花椒芳香油,一下子就卖了2万元。
原来,花椒芳香油特别适合作为天然增香剂使用,可以添加进食品和日化用品中,大家熟悉的香皂里面就有它的成分。
大约400斤的青花椒,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蒸汽,就可以生产出一斤花椒芳香油。杨华忠立刻扩大规模,抓紧时间生产,单靠这花椒芳香油,一年就卖出了300多万元。
2017年,给杨华忠供货的种植户,达到了2万多户。而此时,杨华忠又做了一件让大伙十分敬佩的事情,这次他解决了一个行业难题!
虽然自己不收,但他看见农户们辛苦种出来的青花椒,吃不完只能白白扔掉,自己心里也很难受。
可到了2018年,杨华忠却开始收购了,那么,他要这些品质不好的青花椒,想用来做什么呢?
“你看,我随便拿点放进手里搓一搓,我这手上全是油。”
赚到了钱,不仅杨华忠高兴,连种植户也开心。
这又是为什么呢?
因为杨华忠赚了钱,他收购青花椒,就会比市场价每斤高出一元钱。即使收购标准要求高一些,种植户们也心甘情愿,很愿意把自己的青花椒卖给他。
“能不开心嘛!我们跟着杨总都赚到了钱。以前我也是出门在外打工,现在特意回来种青花椒了。”
“这个味道真是太上头了,以前吃青花椒,很少能吃到新鲜的,现在想吃,随时都能吃到。每个月都会带孩子们来玩一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