煤矸石的组成
煤矸石的组成随产地、层位、成煤环境、开采方式等情况不同,导致煤矸石的组成和特性也不同。深入了解煤矸石的组成类型后,就可以根据煤矸石类型确定其利用的方向,处理的方式。
1、岩石组成
组成煤矸石的岩石类型与所处煤田地质条件密切相关,也与采煤技术、筛选技术有关。煤矸石的岩石组成变化范围大,成分复杂。现已发现主要的分类:页岩(炭质页岩、泥质页岩、粉砂质页岩),泥岩类(泥岩、炭质泥岩、粉砂质泥岩)、砂质岩(泥质粉砂岩、砂岩)、碳酸盐类(泥灰岩、灰岩)及煤粒、硫结核等组成。
2、矿物组成
我国的煤矸石是由岩石矿物所组成的复杂混合物,不同地区的含量相差很大。一般主要由黏土矿物(高岭土类、膨润土类、高岭石、伊利石、蒙脱石、勃母石、水云母类)、硅酸盐类矿物(石英、长石类、闪石类、辉石类)、碳酸盐(方解石、菱铁矿、白云石)、铝土矿类(三水铝矿、一水软铝矿和一水硬铝矿)、硫化物(硫铁矿和白铁矿)组成。
3、化学组成
煤矸石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,所含元素多达10来种。一般以碳、硅、铝为主要成分,其氧化物主要是硅、铝、钙、镁、铁、钠、钾、硫,某些稀有金属,如铅、铜、锌、镉、铬、钛、钒、钴、镓等。
根据煤矸石的化学成分,决定了它的用途。可供煅烧工艺的参考,每种原料成分不同,所需煅烧温度范围、时间都是不一样的。
煤矸石的特性
1、煤矸石的颜色
煤矸石的颜色一般为灰黑色,但与煤矸石在煤层中的分布,煤矸石矿物中可变成分的含量有关,越靠近煤层,含碳量越高,颜色越深为褐黑色、往外依次是灰褐色、灰色。它表面的条痕为棕褐色、浅褐色,风化后变成浅灰色。经过煅烧或自燃后因有机质挥发呈现白色、灰白色或黄白色,如果煤矸石中铁含量较高,将呈现黄色,或带红色。
煤矸石的颜色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煤矸石的综合利用技术途径,如涂料、橡胶领域中用煅烧高岭石填料,是要提高煅烧煤矸石的白度,煤矸石中氧化铁、氧化钛以及钙、钠、钾的氧化物含量越低,越有利于提高煤矸石的白度与耐火度。
2、煤矸石颗粒大小
煤矸石一般料块比较大,颗粒大小主要取决于开采技术。煤矸石的颗粒大小对矸石的筛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有很大的影响,不同规格的料有不同的用途,而且不同粒径煤矸石的含硫量与发热量也是有所不同的。
3、煤矸石的力学性能
煤矸石的力学性能与煤矸石的成分有关,含铝、含铁越高的硬度相对越硬。煤矸石的硬度一般在3左右,煤矸石风化程度越严重,岩石的力学性能越低,煤矸石的力学性能也越低,抗压强度范围为300~4700Pa。煤矸石的力学性能高低决定了煤矸石是否能够作为混凝土骨料使用。
4、煤矸石的发热量
发热量是煤矸石最重要的指标,是煤矸石作为能源的使用价值高低的体现。一般煤矸石发热量的大小随着挥发分和固定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加,随灰分含量的增加而降低。根据发热量的高低可分为:低发热量矸石(发热量<2092kJ/kg)、中发热量矸石(发热量为3347.2~8368kJ/kg)和高发热量矸石(发热量>8338kJ/kg)。低发热量矸石用作一般建材原料,中发热量以上矸石用作燃料、发电等。
5、煤矸石的膨胀性
膨胀性一般是指矸石在一定温度和气氛下锻烧时,产生体积膨胀的现象,轻质陶粒的生产就是利用这种特性。根据膨胀性(膨胀系数)可分为:微膨胀矸石(膨胀系数<0.2%)、中等程度膨胀矸石(膨胀系数为0.2%~1.6%)和激烈膨胀矸石(膨胀系数>1.6%)。轻质耐火材料就是利用煤矸石煅烧时的膨胀性。
6、煤矸石的可塑性
煤矸石的可塑性是指将煤矸石加工成粉料,添加适当比例的水混合均匀后可以制成有几何形状的料块,这种性质称为可塑性。煤矸石可塑性大小主要和矿物成分、颗粒表面所带离子、含水量及细度等因素有关。耐火制品就是利用这个特性。
煤矸石的有害杂质
煤矸石的成分含量决定着煤矸石的用途。现已发现不利于我们工业利用的有害杂质有以下:
1、有毒的重金属
煤矸石里含的铅、锌、镉、铬等重金属,都是有害杂质,不管是存储还是加工过程中都会对土壤和人体有害。
2、影响煅烧的有害杂物
煤矸石中含有的钾、钠、镁等氧化物含量越高,越影响煤矸石的煅烧。因为这氧化物的存在,会让物料还没有煅烧到标准规定温度时,就让物料粘连在一起,形成结窑的情况,无法生产。
3、影响耐火材料使用的杂物
煤矸石中的铁和钙的氧化物高的话,影响耐火砖的使用。钙含量高,做成的耐火砖会开裂。铁含量高,做成的耐火砖经过高温铁水会熔化,形成缺陷。
只有充分了解了煤矸石的组成、含量,它的特性,有害物质的危害,才能更好地分类应用,消化固体废料煤矸石。
本人文采并不高,只是喜欢写一些自己的感触和认识,会一直写下去,有志同道合认可的友友们,感谢你点个关注,我会把更好文章和大家一起分享,探讨。